温州鞋企十年求生记
可大多数温州人在那个时候是非常乐观的,尤其是他们还没花什么力气,就拿到了大笔贷款。夏里举了几个例子来描述当时的气氛,比如他认识的不少叔伯长辈会花几万块钱去买带有“888”的车牌、手机号;又比如他经常跟着父亲去参加一些动不动就花掉几万块的饭局;而在那些饭局上,大家嘴里谈的都是几百万、几千万的生意,有时候碰个杯、聊两句,就能说定一个每人投几十万的集资项目。 但渐渐地,饭局还是那些饭局,投资机会也依旧还是饭桌上的热聊话题,只是有些老面孔不再出现了,和他们一起消失的还有投出去的钱。 “后来你才知道人家是要跑路了,来问你要钱,我爸说他有时候有感觉,但怎么说呢?好像是有种江湖气,就是他知道这个钱给了就没了,但人家来找还是会给。”夏里的舅舅也是个逃跑老板,临走之前,还以合投项目之名,向他爸爸要走了几十万元。 不管是矿业,还是房地产,抑或是股市、农产品期货,这些行业来钱快,风险也高,包括政策调控等在内的不确定因素多。 许多企业甜头还没尝到就吃了大亏。一旦投资的项目无法如预期拿到收益和本金,他们就无法偿还银行、机构的贷款,或是来自民间资本的借款。这使得他们只能变卖资产,否则就得把当时为其担保的企业一起拉入泥潭。 夏里家的担保公司在这一波浪里就亏了不少钱,最后落得关门收场。只是还算幸运,他家还有新疆边贸出口鞋子的生意提供着稳定的现金流,留下了一条生机。 许乾家投资房地产还算稳当。但原本与他家一起集资投钱的伙伴却受2011年前后限制贷款炒房政策的影响,遇上了被断贷造成的资金链困难,最后只好找民间高利贷过渡,背上了一身债。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已超过历史最高值,即使是亲友之间借钱,年利率也在12%到36%之间。 实力强如霸力集团这样的企业,同样遇到麻烦。因为缺少管理和运营经验,矿场业务停摆,霸力出现资金链困难,为倒闭埋下伏笔。而曾经借了霸力钱,又或是为他作担保的机构、企业、个人,以及与霸力鞋业有业务往来的上下游企业,还有公司的员工,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倒下”。 根据浙江财经大学叶谦撰写的论文《企业贷款互保、担保链风险及其治理政策——基于温州的研究》中引用的数据,温州有近80%的企业涉及担保互保,其中有60%的企业为另外3家企业提供担保;有30%的企业为另外5家企业担保;还有部分企业的担保企业数量超过10家。 温州一下子成了全国金融风险最高的地区之一。受到关联影响,部分杭州、上海等地的企业也被爆出现陷入担保链困局。 为指导解决危机,2011年下半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率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财政部长谢旭、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等亲赴温州。这之后,温州市政府组织联络组进驻25家市级银行机构,要求银行不抽资、不压贷,以防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 不过,温州市银监分局的一项统计显示,2014年初,温州全市仍有重大风险担保圈33个,涉及信贷金额618亿元人民币。半年后,这两个数据仅分别下降到了28个和507亿元。 实际上,时至今日,担保链问题仍在影响着温州企业。 2013年11月,吉尔达就因金融危机和担保链影响,业绩持续低迷,被温州市政府列入重点帮扶解困企业名单。2017年2月,因吉尔达仍无法摆脱困境,温州市政府决定对吉尔达鞋业创新启动预重整。同年5月,温州中级人民法院对吉尔达鞋业进行诉前登记。目前,吉尔达重整计划方获中院批准。这是温州市政府对于解决担保链后续问题的一次尝试。 在这之前,温州市政府还牵头成立温州信用保证基金运营中心,并设立包括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在内的多个基金,使得小企业不用抵押,不找担保,也能从银行贷款。 “现在贷款肯定是比那几年要容易多了,不过,我们对于资金用途的审核也变得更严了,这是现在最重要的审核项目。”安可说。 转型的烦恼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谢榕芳用“严寒”来形容2008年之后,尤其是在2013年之前的行业局面。因为除了深陷担保链的企业挨个暴雷,安分守己的鞋企日子也不好过。而且这和2000年开始,本土企业竞争加剧造成的局面还不一样。至少那时候属于本土品牌的市场蛋糕仍在迅速变大。 根据中国皮革协会发布的《全国皮革行业2012年经济运行情况及2013年展望》,中国皮革行业在2012年增速下降,下行压力加大,皮革行业产值、利润、出口增速分别回落11、19和17个百分点。而2011年时,三者的增速均超过20%。 许乾记得大约是从2012年起,家里公司从代理商处拿货款的速度明显放慢。 过去因为要快速扩张市场,许乾的父母同意代理商采用赊账的方式拿货。在大环境景气的时候,这种模式的问题不容易突显。但当销售速度放缓,有些时候还赶上代理商拿钱去做了别的投资,拿不出钱付货款,那应收账款就成了账面上无意义的数字。“看着挺多,都收不回来。” 这逼得许乾父母不得不转变运营模式。之前,许乾家充当着连接工厂和代理商的中间人。转型后,许乾父母变为一个品牌管理者,只掌握品牌的资源,让工厂和代理商直接对接,借此将收款的压力转移给工厂。 许乾觉得这是一个顺应时代的改变。最早他的父母能做成中间人主要是因为早年信息不够流通,而他们手中恰好有供货和渠道两头的资源。但现在时代已大不同。 这番调整使得许乾家的公司需要建立新的绝对优势。用许乾的话说,他们要提供一种服务,使得自己公司即使不做中间人,也让两头离不开。为此,他们开始为工厂提供代理商推荐服务,并给予货款回款的担保。而针对代理商,他们免费建立供货核销仓储系统,在加强品牌总部控制力的同时,为后续提供销售数据分析咨询服务提供基础。 (编辑:91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