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未来媒体沙龙:留住用户,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而央视新闻的做法似乎也印证了肖剑的观点,介绍中,侯振海举例到,利用央视新闻多次推送的优势,微信有一些栏目号,譬如早报、夜读等也应运而生,通过小的客户端和平台运营、产品化的思维实现媒体价值的转化。央视新闻做新媒体,3年来最大的感受是在工作方式转变上取得了进展,会根据新媒体的特点设定新媒体演播室,把央视公共频道播出的长视频进行转化,网络收视效果很好。而微博运营的技巧则离不开话题性、新闻性、贴近性、微博语言等。 不少央企做了很多工作,开了很多平台,为什么其效果依然不好?在金冬伟看来,其实,构建关系和情感认同才是当下传播的关键所在。我们一直强调讲故事,让用户倾听我们的声音,但实际上,我们一直有一个较大的空缺,就是如何让用户认同我们的价值,如何去产生情感的关联,这也是需要不断思索、完善的。 与会嘉宾们认为,新媒体运营的理念就是“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故事,是否可以转换成更有情怀,以受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郭珽强调,用优质的内容,互动的方式把粉丝留下,让粉丝追看我们的内容,这是很重要的。实践中,“微故宫”的一个运营理念就是去小编化。因为故宫博物院不是一个小编,或者不是某个个人来做的公众号。如果过于个人化,受众会把焦点聚焦在个人身上,而淡化了平台的效果。 金冬伟认为,用户通过平台想要获得的无非是好玩或好用的东西。在初步分析粉丝兴趣和粉丝构成之后,新媒体的运营策略可以归纳为两部分:一,在内容创新上,要可以实现一边学习一边玩,要能聚人气、鼓士气、接地气,要有模有样,有声有色,有来有往,有软有硬,有上有下,有轻有重;二,要尝试矩阵服务,集思广益、集群发展,集体发声。 谈用户:为何同样是迎合你却留不住人? ![]() 图为新浪新闻未来媒体沙龙现场 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台上讲PPT,你在台下玩手机。这怪不得用户,而是所讲的内容没有切中用户的需求。那么,如何与受众拉近距离呢? 对于留住粉丝的各种方法,“微故宫”平台的要求似乎有些“变态”但却很实用。他们要求每一条转发、评论,平台编辑都要看,无论这个数字是几千还是几万。可能有人会觉得这种方式很无聊,但这却能带给平台粉丝红利,通过每一条转发和评论,可以看到粉丝想要什么,他们关注的点是什么,这样,平台的下一条内容就应该从这里面能吸取一些东西,这对于再做下面的内容是一种反哺。因此,大数据分析是每位新媒体平台运营者都应该做的。 郭珽表示,新媒体平台需要先培养粉丝的兴趣,然后,再慢慢一点一点的渗透,实现循序渐进的过程。服务与迎合是不冲突的,雅俗共享和社会进步从来都不是相悖的,要有传播的个性,要有自己的风格,要有自己的态度,这样的迎合才是新媒体运营的精髓所在。 透过对用户的深度探析,翟红刚提出,要让看不见的用户看得见。他解释到,此前,只要有流量,广告客户就会出现,但现在投放广告的渠道很多,广告客户也更加重视用户的作用。以前的用户是看不见的,或者大家没有认真去想我们的用户在哪儿,而现在,要考虑的问题是怎样让我的用户看得见。现在已经不是流量时代,而是用户的时代。所以,现在运营的也不再是流量而是用户。 当下,一个最新的说法是,互联网的下半场刚刚开始,和传统的BAT以及门户相比,新的TMD公司(T:今日头条,M:美团,D:滴滴)更注重用户价值,更注重用户个性和特点把握,他们现在单个用户商业价值是远远高于传统互联网的,这一点值得业界深思。 有人说,如果要抵达明天,后天是更重要的,如果不去远望后天,明天只是今天的延续。在2016年这个寒风中的冬日,一群热爱媒体、热心平台发展的挚友分享彼此的经验、理念。正如交流中王薇说到的那样,“回顾并总结以往,我们似乎越来越意识到要坚守自己,因为很多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随波逐流,而更重要的是坚守住了自己。” (编辑:91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