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91站长网 (https://www.91zhanzhang.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器 > 安全 > 正文

第七章 操作系统安全

发布时间:2022-10-19 17:01:14 所属栏目:安全 来源:互联网
导读: 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1、机密性威胁
信息的机密性是指原始信息的隐藏能力,让原始信息对非授权用户呈现不可见状态
机密性威胁指可能导致机密信息和隐私信息发生泄露的意图、事件、策略、

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1、机密性威胁

信息的机密性是指原始信息的隐藏能力,让原始信息对非授权用户呈现不可见状态

机密性威胁指可能导致机密信息和隐私信息发生泄露的意图、事件、策略、机制、软硬件等

常见的机密性威胁:窃听(嗅探)、后门(天窗)、间谍软件、隐蔽通道

2、完整性威胁

系统中所使用的信息与原始信息相比没有发生变化操作系统安全,未遭受偶然或恶意的修改、破坏,称信息具备完整性

没有经过非法或未授权的修改、破坏,具有可信性

完整性威胁:计算机病毒、计算机欺骗

3、可用性威胁

可用性指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或提供必要服务的能力,是系统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常见:DOS攻击

操作系统安全脆弱性

也称为安全弱点或安全漏洞,指操作系统中存在的可能被安全威胁利用造成损害的缺陷或薄弱点

系统漏洞分类:

1、可能导致获取系统控制权的漏洞

2、可能导致获取隐私信息的漏洞

3、可能导致受到拒绝服务攻击的漏洞

操作系统安全中的基本概念

安全操作系统:按照特定安全目标设计实现的操作系统,和符合标准的安全等级相对应

基础:分析操作系统安全

依据:特定的安全等级标准

采用:安全策略、安全模型、安全机制

功能:有效消除可能的安全风险,保证操作系统安全进行

从安全的角度划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体:操作系统中主动的实体称为主体,即某种行为的发起实体,包括用户、用户组、进程等

客体:操作系统中被动的实体,是主体行为的接受者,包括信息实体、设备实体和进程等

安全属性:主体或客体的与安全相关的特定敏感标记,这些安全标记是实时访问控制的基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安全内核:安全操作系统中实现安全策略的技术

组成:引用验证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授权机制、授权管理机制

操作系统安全策略与安全模型

安全策略是对系统的安全需求,以及如何设计和实现安全控制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理解和描述,通常是描述一组规则

安全模型是对安全策略所表达的安全需求的精确、无歧义抽象描述,在安全策略与安全实现机制的关联之间提供一种框架

非形式化安全模型仅关注系统安全功能,从安全需求出发,推动功能规范,再实现安全系统,主要采用论证与测试技术保证安全性

形式化安全模型,首先要使用数学模型来精确描述安全性及其在系统中使用的情况,建立抽象模型,并推出形式化规范,通过证明方法来实现安全系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安全机制是安全策略的设计实现,是指导操作系统安全内核开发的重要依据

认证机制(用户标识与鉴别)

标识:操作系统能够通过内部识别码或标识符正确识别用户的身份

鉴别:用户标识符与用户联系的过程

认证机制:标识与鉴别用户身份

授权机制:检查其是否拥有使用本机资源的权限及有哪些访问权限

授权:指确定给予哪些主体存取哪些客体的权限,并实施这些存取权限

1、访问控制机制是操作系统中使用最频繁的安全机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加密机制(数据加密技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审计机制

审计:对系统中有关安全的活动进行完整记录、检查以及审核

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分析

安全机制包括:

1、安全登录机制

2、识别与认证机制

3、本地安全管理机构

4、安全支持提供者及其接口

5、认证包

账户管理的安全加固:

1、禁用系统默认的Guest账户

2、定期检查禁用或删除其他无用账户

3、按照用户类别设置好用户类型

日志配置的安全加固:

1、审核登录

2、审核策略更改情况

3、审核系统事件

4、核账户管理操作

5、日志文件大小的安全加固

安卓操作系统安全分析

三大安全机制

1、用户标识与鉴别

2、安卓系统的权限管理机制

3、安卓系统的签名机制

安卓系统安全存在的不足

1、开放模式带来的脆弱性

2、权限许可机制的问题

3、操作系统漏洞带来的攻击

4、应用软件漏洞带来的攻击

(编辑:91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