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者的游戏:无线互联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19-03-02 03:23:27 所属栏目:MsSql教程 来源:蓝点
导读:挑战与机遇从来都不是并列关系,任你选择或回避。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离开一方,另一方也不复存在。> 2003年是无线互联的一年,喧哗与躁动已经随处可见,几乎所有重量级厂商都在为无线互联厉兵秣马,一触即发。然而,无线互联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
挑战与机遇从来都不是并列关系,任你选择或回避。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离开一方,另一方也不复存在。> 2003年是无线互联的一年,喧哗与躁动已经随处可见,几乎所有重量级厂商都在为无线互联厉兵秣马,一触即发。然而,无线互联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机遇:2.5亿用户的需求> 移动电话的迅速普及和短信业务的迅猛发展为无线互联准备了肥沃的土壤。目前国内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2.5亿。庞大的用户群体产生了巨大的需求。2002年,中国人在春节的短短7天里发送短信量就达到了70多亿条,2002年全年的短信量更达到惊人的900亿条,同期全球短信发送总量为3600亿条,也就是说,全世界每四条短信中,就有一条是中国人发出的。预计,今年短信发送量将达到1500亿条,甚至有可能突破2000亿。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2002年全年发送短信仅81亿条。可以说,国内电信数据业务市场无论是在业务成熟度还是在市场容量方面都远远超过美国。> 挑战:勇敢者的游戏> 用户是最后买单的,也是整条价值链条的起点。有了用户的需求,才能够有价值链条上大大小小的厂商、服务商的存在。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他们到底需要什么?这个问题的解决恐怕是无线互联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了解用户的需求也许不是非常困难。> 如果是一个新兴的轮廓尚不清楚的市场,即便是世界巨头心中恐怕也没有底。当年呼声很高现在却了无声息的WAP便是明证。> 即便如此,无线互联也并非无迹可循。抓住用户对廉价的即时通讯的需求,成就了移动梦网和三大门户网站。而即时通讯仅仅是无线互联金山之一角而已,即便是这一小角,已经让丁磊和张朝阳赚得盆满钵满。无线互联最成功的当属日本的i-mode。被称为i-mode之母的松永真理在总结成功经验时,提到两点:一是应用服务与互联网的完全对接。第二条经验是为用户提供廉价的,丰富的,随手、随心可得的服务。因为归根到底,用户不是因为技术购买产品,服务和应用才是他们的目的。> 用户,,用户,还是用户。> 巨大的用户群体产生了巨大的潜在市场,但是巨大的回报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无线互联是勇敢者的游戏。> 机遇+挑战=战略转变点> Intel 前总裁格鲁夫 的一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将会出现一个战略转折点,这时候,企业有机会上升到新的高度,但它也同样有可能标志着没落的开始。偏执狂能够生存真意在于:偏执产生了技术创新,或者其他的可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东西。在变化的环境中,企业要抓住机会,需要战略转变和技术的创新。 无线互联对于国内的SP来说,就是一个要面临的战略转折点。能否在未来的市场中仍然站住脚,就看能否迅速的调整自己的战略,形成在新的环境中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才能够持续的生存与发展。这种竞争优势的表现就是对于用户需求的高效率的满足。> 无线互联当前一个现状是:目前的网页都是针对PC用户提供的,显示方式一般为800x600或1024x768的显示模式,而当前的移动终端如:PDA,智能手机的显示尺寸一般为320x240甚至更小一些。用手机浏览当前网页,就不能正常显示,其格式和图形都会变的混乱,甚至无序。基于市场对于移动浏览的需求,互连网服务商新网互联在第五代虚拟主机的基础上,率先开发了‘移动版本网站生成’系统。用户只需将自己原有的网站内容重新录入到这一系统,选择自己喜欢的模板类型,调整栏目名称,即可立即生成320x240规格的‘MINI网站’。手机浏览的实现,是无线互联发展历程上的巨大突破,新网互联也因此实现了由互联网服务商(SP)向国内第一家无线互联服务商(MSP)的成功转变。> 相反,如果忘记了市场最后的评判者是用户,看不到地下涌动的用户需求潮流,不能抓住机遇进行战略转变,那么就会迟早被市场抛弃。如果不是郭士纳通过一系列战略性调整,让IBM成功地从生产硬件转为提供服务,那么这头今天能跳舞的大象在很久以前恐怕早就进入博物馆了。有些互联网服务商对于自身庞大的规模而沾沾自喜,殊不知,规模存在的意义在于能否带来规模效应,能否产生竞争优势。否则这种规模就是毫无价值的。不要忘记,恐龙身体够庞大,却绝种了;同一时代体型很小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却因为强大适应能力而存活了下来。> 迎接挑战,找好平衡点> 机遇与挑战共存,利益与风险共生,现在无线互联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动人而又难以捉摸。如果固守传统的互联网服务,那么将失去无线互联的大好机遇;如将自己的全部重心放在无线互联上,又存在先天不足。新网互联(www.dns.com.cn)根植于互联网,开发了“MINI网站”生成系统,在有线网络上打造无线应用平台,在有线与无线、生存与发展方面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 (编辑:91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站长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