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增长前置,突破用户增长的怪圈
北极星指标需要通过对这个指标的分析和调整,能够指导我们的用户增长,帮助我们采取正确的措施和方法。比如上面提到的累计注册用户数、PV等,就不是一个关键性指标,因为无法通过这个指标的分析,指导我们的行为。 2. 不同产品的北极星指标不同上面我们分析了北极星指标所具备的一些特点,接下来我们看看不同的产品的北极星指标是什么? 北极星指标与产品属性和行业十分相关,因为产品和行业的不同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用户价值和盈利模式,而用户价值和商业模式的不同,对应的北极星指标也不同。因此,我们要确定北极星指标,首先要分析产品的用户价值和商业模式,也就是通过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而获利。 互联网产品很多类别和商业模式很多,但整体来说,大概可以分为内容、电商、社交、工具、游戏等几类,接下来我们就这几类产品的北极星指标进行一一分析。 1)内容型产品 内容型产品为用户提供的最核心价值就是内容,如果没有优质的内容,用户将不再使用我们的产品。而内容的丰富和优质,会吸引更多的用户,用户越容易停留更长时间,从而带来更多的用户增长和更大的盈利。 因此,这类产品的北极星指标一般与内容和用户停留时长有关。比如果壳网上内容的多少,知乎上回答和提问的多少,今日头条的内容及用户停留时长等等。 2)电商型产品 电商型和交易型的产品最直接的盈利模式就是直接通过卖出产品而盈利,它的核心商业逻辑是用户“下单”,不产生购买,这个产品就毫无价值。因此,电商类产品的北极星指标往往与GMV(成交总额)相关。 以抖音和今日头条为例,作为内容型产品,他们的北极星指标是内容量级和用户停留时间。 但如果将此指标作为一个交易型平台的北极星指标就很有问题。假设外卖平台的北极星指标是用户停留时间,用户在一个外卖平台上停留很长时间,很可能是不知道该点什么。说明我们的产品,或者内容和活动运营可能是有问题的,没有更好地帮助用户做决策;还有可能用户看了很久后,最终都没有下单。 同样,如果我们将DAU作为电商型产品的北极星指标也有问题。DAU再高,用户没有转化,不产生购买,一切都是枉然,说明我们可能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用户痛点,光有活跃而不下单的用户是没有价值的。 3)社交型产品 社交型的产品,本质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沟通,这类产品的北极星指标应该是用户之间的互动和时长。如果仅仅登录产品,而没产生一定时长的互动,这样的指标也是不健康的。换一种说法,针对这类产品的活跃的定义,我们不应该仅仅看登录,而应该以聊天时长为标准,比如以互动时长超过5分钟或者信息超过20条等来作为关键指标。 4)工具型产品 大部分工具性产品的商业模式一般有两种情况: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这类产品的用户活跃度越高,企业也越容易盈利。因此,这类产品的北极星指标一般与活跃度有关。 (编辑:91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