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91站长网 (https://www.91zhanzhang.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经验 > 正文

让用户保持饥饿,让他们保持愚蠢

发布时间:2019-03-05 01:04:26 所属栏目:经验 来源:互联网
导读:我们要让用户保持饥饿,让他们保持愚蠢。看起来是在嘲弄用户,对吗?但是如果你在做一个产品,你没有这种信心说把握住了用户的需求,你没有办法控制用户每一步所要做的方向,你就控制不住这个产品,这个产品就已经在失控之中了。 有一句话:我们喜欢简单,

  我们怎么了解这个趋势是什么?有很多方法,很多人分析数据,很多人通过别的方法。分析数据当然很重要,但你的分析方法很容易出错,以至于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最后,你还振振有词说我是从数据里面分析出来的,这样更加可怕一些。

  感知趋势是来自于我们的各种渠道,包括生活中的各种渠道,或者微博上的各种渠道。我自己的个人喜好,我会看一些论坛或者微博这样的东西,去看这些离我很远的用户,他们在什么样的氛围、什么样的场景里面用我们的产品。

  用户是很懒惰的,我们要针对这些懒惰的人来做设计。

  因为懒人他不喜欢去学习,也不想多花一分钟先去了解一下。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如果你的产品需要有一个弹出来的提示来告诉用户该怎么做,那你就失败了,因为用户连一个提示都不愿意去看。

  五、4种产品思维打造一个产品

  第一,用完就走。

  用完就走,其实是Google的一个哲学,但是我们很多产品的考核指标是用户在这里停留的时长有多少。这是一个选择,你是选择给用户自由一些,还是把他拉到这里。我们的选择是用完就走,而不是一定要让他黏在这里,因为他下次还会回来。

  我们也要鼓励一种插件化的思路,这个看起来很技术化,但是对插件的架构也是这样子的。如果是插件化的,核心的技术规则就要非常简单,而不是一开始就做一个很复杂的产品出来。好的技术人员都会有这种思维,我觉得好的产品也应该有这种思维。

  很多产品设计一开始就用拉动手段,这是不好的。为什么不好呢?因为一个产品之初是要去检验有没有生命力,你刚做出来就通过拉动手段,拉动了100万用户进来,你就把一个没有生命力的场景装得像有生命力一样的,最后误导了大家,后期又投入了很多精力、财力继续做。而且你会把那些事实又掩盖了,本来做得不好的人都以为这样是挺对的。

  所以当我们做了第一版出来的时候,这个时候应该做的事情是放一部分用户进来,比如10万用户,看看这10万用户能不能产生一个自然的增长,是不是会有一些用户口碑、有些用户示范的传播。这个才是体现你这个产品是不是好产品,是否有生命力的一个表征。

  第二,打通、整合,这是大公司经常喜欢提的一个东西。

  如果我们不能在一个点上把两个普通的产品整合起来,并不会让它加分,可能是减分的。这里鼓励的是我们在某一个点上取得突破,用户会因为这一个亮点而来用,而不是说你有两个、三个平庸的点来用,这个没有意义。

  第三,不把跟随当做一种策略。

  我举过一个例子,在和微信竞争对手的竞争里,竞争对手做了一个涂鸦功能,这个时候我们该不该做?

  当你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会怎么选择?

  我的观点是:要尽可能站得比别人更高一些,而不是把跟随当作一种策略。

  所谓站得更高一些,就是不要在乎这种一时的得失,这个功能再好,但它不是一个扭转战局的决定性东西,那我宁愿不去做它也没有关系。我可以去想新的办法来做,否则的话你在气势上就会输给别人。

  当然,最后你要承认它是一个好功能,但是我们不做它。我们同时通过一些别的方式做更好的东西。如我们首先做了导入技能,对方就很被动,他们不知道该做还是不做。

  第四,任何规划都跟不上变化。

  一个产品如果有半年或者一年的规划,那可能是有问题的。如果你跟我说,下一个版本能做什么?我会告诉你我不知道,因为下一个版本我可能知道,但是下下个版本我真的不知道。我从来不做超过一个版本的规划。

  那你会很奇怪,这样做不会忘掉吗?我们会把一些可能忘掉的东西都砍掉,每做一个事情我们会很保守。从头一个版本到现在看起来,我会认为从结果来看这个版本规划的非常有序,但其实它是没有规划的。

  没有规划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个市场变化实在是太快了,你的任何规划都是跟不上这种变化的。我们好几个功能点都起了转折性的作用,但是这个转折性作用点都是在做之前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才做出来的。

  这经常给人一个感受:三个月的时间是充满危机感的。你必须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面去积累这种感知,到了三个月之后你会说,我经过这三个月的积累我有什么想法,那个时候做出决定才是比较好的。

  什么是活跃用户?尽可能给自己的产品定一个严格的标准。

  微信没有引入状态等,这点包括很多公司内部的同事都在经常问我们,这是不是用户需求,当然是用户需求。为什么不做?因为我们觉得不能用户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要变个花样给他,用户要的不一定是对的。

  这种需求挺多的,但是我想表达的是如果我们针对需求一个人去满足,你可能获取了这部分用户,但是得罪了另外一部分用户。我自己就挺不喜欢把我的已读状态暴露给别人,你想这样的话,如果你的上级找你,你看了然后你又不回,就很麻烦。

  我们要给人撒谎的机会,我们说人性是什么?给他撒谎的机会,说我没有看到。你看短信不太准确,我们经常会说,你那个短信丢了,我们没有看到。如果我们把人都像机器一样约束起来不一定是好事。

  所以这也是一种态度。其实这是考验产品经理水准的东西,因为我满足需求很容易,但是你怎么找到理由拒绝它,或者说找到什么方式实现它,这个非常难。

  最后,我所说的都是错的。这是我在微博里面的签名。这个是为了告诉大家,我今天说的大家不要当作一个正确的东西,事实上只是一家之言,大家可以想办法找到证据推翻它。

  因为教条是没有意义的,我平时也不大喜欢到处分享东西,因为分享的效果不一定是最好的。相反每个人自己体会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就像我们要解释“什么是光”这个问题。

(编辑:91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