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拳头产品+生态系统 正在成为超级物流平台
公司庞大网络资源的稳定性与可控性离不开直营模式的保障。顺丰从总部到网点的各级经营机构,以及从收件到中转到派件的各核心业务环节,均采用自营模式为主,仅部分非核心环节辅以外包模式。这样不仅能保证公司经营的稳定性,还能确保在异常风险事件、运营时效、质量及成本等方面的可控性。凭借深入末端的直营模式,顺丰形成了快递行业中控制力最强、稳定性最高、最独特稀缺的“天网+地网+信息网”三网合一的高品质服务网络。 (三)高品质带来高溢价,庞大的收入与现金流为新业务提供资金保障 高品质的服务网络与优质客户体验使得公司获得了较高的溢价,公司单件快递产品价格居行业前列。从历年各快递企业均价来看,顺丰、德邦等直营制快递企业的均价均在20元以上,德邦定位大件快递,更高的重量使得单票均价比顺丰略高。 加盟制快递企业的单件均我们通过加盟商的成本结构来测算:加盟商的成本由揽件费、支线运输费、面单费、中转费与派费构成;其中,假设揽件费均为1.0元,支线运输费均为0.8元,韵达、中通、百世的派费以圆通、申通派费的平均值代替;加盟商的毛利率为10%;最后得出各加盟制快递企业的终端价格为6元左右。顺丰的单件均价为加盟制快递企业的4倍左右。 较高的定价使得公司的收入体量、经营活动现金流规模也为同行数倍。核心时效产品带来的庞大收入与现金流也使得公司有能力去培育新产品,为新业务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研发投入与资本化比率居同行前列,科技实力雄厚 顺丰高度重视对信息系统投入和建设,利用科技来优化底盘信息系统建设,打造简洁高效的业务流程,提升业务时效、降低运营成本。2017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800人,科技投入16.0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26%;其中研发投入为11.67亿元,资本化比率41.71%。 无论从研发人员数量、研发投入绝对额与占收入比、研发投入资本化比率来看公司的研发投入均远超同行。领先于同行的研发投入与研发资本化比率使得公司的无形资产规模(除去土地使用权)与同行差距越拉越大。 高研发投入造就雄厚的科技实力。截至2017年公司已获得及申报中的专利共有1004项,其中发明专利366项。目前集物流无人机、智能设备、智慧决策等硬件设备与技术于一体的雄厚科技实力已成为顺丰首要的核心竞争力。 (五)科技底盘、网络资源为场景拓展、业务延伸保驾护航 我们认为公司场景拓展包含两方面:配送端物流服务的拓展与价值链的拓展。一方面以核心产品为基础,在时间、空间、重量、温度等维度进行延伸,衍生出同城、国际、重货、冷运等新业务;另一方面,将业务由配送端延伸至价值链前端的产、供、销、配等环节,以客户需求出发,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为客户提供仓储管理、销售预测、大数据分析、金融管理等一揽子解决方案。科技底盘与网络资源则为场景拓展、业务延伸保驾护航,助力场景落地。 ●科技底盘、网络资源保障配送端物流服务拓展的能力 顺丰一贯重视并积极投入公司的各项智慧物流建设,旨在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学习、智能设备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引领物流进入智能化、可视化、精细化、数字化的新时代,目前科技的应用也已渗透公司各环节、各产品。一单快递从下单、揽件、中转、运输、派件等环节蕴含着电子面单、智能设备、自动分拣、机器图像识别、智慧地图、智能投递箱等设备与技术;不同业务相似的操作流程使得每一环节应用到的科技可以推广至时效、经济、重货、冷运、同城、国际等产品。 科技的渗透对公司物流效率提升、成本节约的效果显著。近三年末端快递小哥人均效能由80件提升至100件左右;17年电子面单普及率年初仅为30%,到年尾已提升至96%,电子面单的使用使得客服人员、输单人员数量大大减少。 除了自用,公司还可以将研发形成的科技社会化。例如以GIS技术为基础,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面向AI的智慧物流地图可以为店铺选址(智慧地图可以看人口密度、商圈、公司、工厂等)、路径规划等物流决策提供基础支撑;将机器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于发票、营业执照和身份证识别的服务已在试点运行,整体准确率达到90%以上,未来可取代人工录入发票、营业执照和身份证等信息的工作。 由天网、地网、信息网与直营模式构成的高稳定性、强控制性的服务网络是一切配送端物流服务的基础;科技的应用则渗透于配送端各产品、各环节,为新业务运行降本增效;网络资源、科技底盘共同为配送端物流服务的拓展保驾护航。 ●科技底盘、网络资源为价值链拓展、提供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保驾护航 (编辑:91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